


三峡大学是经国家批准,由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和原湖北三峡学院于 2000年6月29日合并组建。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的前身是于1978年成立的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先详细>>
所在地区:湖北省 院校性质:,其他,
分数线类别:,自主划线,
院校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大学路8号
项目类别 | 在职,全日制 | 学制 | 2-3年制 | 是否接受调剂 | |||||||
---|---|---|---|---|---|---|---|---|---|---|---|
招生人数 | 全48/非25 | 学费 | 全日制4.2万/3年 | ||||||||
奖学金 | 不详 | ||||||||||
历年分数线 | 2017年:170/42/84 2016年:非定向 190分,定向165分 2015年:180/90/40 |
||||||||||
招考特性 |
|
||||||||||
历年招生数据 |
|
原湖北三峡学院是由原宜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宜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宜昌职业大学于1996年合并而成。学校史早可以追溯至1946年,1978年开始举办本科教育,1996年开始举办硕士研究生教育,1998年挂靠兄弟高校培养博士研究生,201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学校面向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20余个国家(地区)招生,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有本科生自主招生资格、优秀本科生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权、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资格、招收留学生和中国政府奖学金生(CSC)资格。
2009年国家水利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签定协议,部省共建三峡大学。目前,学校已成为水电特色与优势比较明显、综合办学实力较强、享有一定社会声誉的综合性大学。
现有教职员工近3000人,其中专任教师1400余人,其中教授207人,副教授45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59人,博士生导师27人,硕士生导师423人;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国家、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人,国务院、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12人,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13个;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3个,湖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4个,以海外留学归国博士为主体组成的科技创新团队5个;聘请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罗伯特?蒙代尔教授及11位院士在内的兼职教授271人。形成了以中青年骨干为主体、有较深学术造诣和较高科学研究水平的教师队伍。
科学研究
学校坚持以服务水利电力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结合国家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发挥人才与科技资源优势,加强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工作,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被评为“科技服务湖北的先进单位”。近五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62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70项,“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防科工委、、水利部、国土资源部、湖北省等省(部)级重大专项252项,累计项目经费近4亿元;有600多项技术开发成果应用于水利电力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直接经济效益20多亿元。在开挖卸荷岩体力学理论与应用,水库滑坡机理、监测、预测预报及防治,高混凝土坝温控仿真与施工优化,拱坝专项优化,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工结构光纤传感监测新技术,边坡生态恢复,水库移民,水电站运行仿真等方面的研究具有优势与特色,居国内领先水平。有61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自然科学及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3项、一等奖9项;发明专利60项。
对外交流与合作学校贯彻开放办学方针,广泛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百所高校建立了教学、科研和互派留学生等合作关系;设有HSK(汉语水平考试)考点;开办8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校级合作项目。2010年获来华留学生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资格。2007年我校第一所孔子学院在美国德州大学达拉斯分校挂牌成立。我校成为湖北省第一批获得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生资格的唯一高校。2010年学校获得湖北省政府“扩大开放先进”单位。
学校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