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大学(Hunan University),简称湖大,享有“千年学府,百年名校”之美誉。她坐落在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国家5A级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她是历史悠久、声誉斐然的著名大学,是直属详细>>
所在地区:湖南省 院校性质:,985,211,直属,
分数线类别:,自主划线,
院校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
项目类别 | 在职,全日制 | 学制 | 2-3年 | 是否接受调剂 | 否 | ||||||||||
---|---|---|---|---|---|---|---|---|---|---|---|---|---|---|---|
招生人数 | 全50(12)/非100 审计非80 | 学费 | 2017年学费为全日制2.8万/2年;非全日制待定 | ||||||||||||
奖学金 | 学校建立了多元奖助体系,设立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研究生助学金,国家奖学金等,设置助教、助研、助管岗位提供给研究生,支持硕士研究生完成学业,提高硕士研究生待遇水平。
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分为三个等级,奖励标准为:一等学业奖学金0.8万元/人·年,比例为40%;二等学业奖学金0.5万元/人·年,比例为30%;三等学业奖学金0.3万元/人·年,比例为30%。人事档案转入我校且无固定工资关系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可申请学业奖学金,并同时享受国家助学金,金额为0.6万元/人·年。 |
||||||||||||||
历年分数线 | 2017年:220/55/130 2016年:全日制220/65/140;在职185/50/115 2015年:全日制:220/55/110;在职:160/45/100 |
||||||||||||||
招考特性 |
|
||||||||||||||
历年招生数据 |
|
该校起源于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1903年书院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正式定名湖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任命李达为湖南大学校长,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校名。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湖南大学先后更名为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和湖南工学院,1959年恢复湖南大学原称。1963年起隶属国家机械工业部,1978年列为全国重点大学,1998年调整为直属高校。2000年,湖南大学与原隶属中国人民银行的湖南财经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湖南大学,仍然直属。
课程体系科学完善
MPAcc课程设置坚持宽口径、抓重点、重实践的原则,针对高层次财务会计人才需求进行科学设置,着力培养管理能力强、实践能力丰富、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会计人才。课程内容以拓宽基础、强化专业、注重能力、突出应用为原则,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拓展会计专业知识视野和基本素养,运用前沿的财务会计理论和思维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办学条件先进优良
MPAcc教育中心在共享工商管理学院优良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室,建立了MPAcc档案室、案例讨论室、多媒体教室、资料室、ERP实验室、用友ERP沙盘模拟实验室及电子数字资料室等,为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实践能力、营造良好氛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科环境深度融合
学院专业设置涉及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三大学科。随着学科融合的逐渐深入,会计学专业实现了与财务学、审计学、财政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的交叉和融合,通过课程优化组合以及专业优势互补,进一步扩宽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为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创新性的会计人才提供了重要保障。
师资团队实力雄厚
中心师资力量雄厚,教师配置坚持高学历、高职称,所有课程授课教师均为副教授以上。核心课程、方向课程均成立课程组,安排两位及以上教师主讲,实行组长负责制;硕士生导师每人每年级带生人数不超过4人。论文指导采取了专兼结合的方式,实行双导师负责制,限定导师每届指导MPAcc学位论文的数量不超过4篇,有效地确保了教学质量。
人才培养有的放矢
以服务地方经济、培养面向会计职业的应用型高层次会计人才为导向,充分发挥湖南大学会计学科的优势,初步创建成为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基地,包括中国产权会计研究中心、独立审计研究所、会计研究所、企业并购研究中心、政府财务管理咨询研究中心、企业国有资产研究所、金融投资研究中心、企业伦理研究中心、企业管理研究所、财会审仿真综合实验基地、湖南省财政与会计研究基地、湖南省会计人才培养基地、湖南省风险导向审计研究基地等,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高层次会计人才。
师资力量
截至2013年,该校拥有专任教师1900余人,正副教授1200余人。全职工作的两院院士4名,双聘院士6名,[22] 中组部“千人计划”33 人,万人计划学者5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2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8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1人,湖南省百人计划34人,湖南省"芙蓉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19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3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人,教学名师4人,国家创新群体2个,“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8个,教学团队7个。